“一网通办”方便百姓

2019-05-05 09:55:16|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赵滢溪

  社保、医保、公积金、养老保险等所有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上,用户登录该平台,只需敲敲键盘就知道怎样办事、事办得怎样,还可以同步网上办理相关业务。

  “到政府办事就像网购一样方便”,这是很多百姓的期盼,如今在黑龙江省建设数字政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中得到了切实回应。黑龙江省正加快建设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一网通办”,叫响做实金牌“店小二”的服务品牌。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

  毋容置疑,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动,通过网络享受便捷政务服务的百姓越来越多了。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实现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高于80%。但是长期以来,各级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存在“各自搭台、分头唱戏”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数据生产平台、数据信息标准和数据开放共享标准,也导致“数据壁垒”“信息孤岛”等问题出现。

  “由各地各部门牵头建设的政务信息系统已经有很多了,但彼此缺乏协同共享,百姓办事往往还要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账号注册一个又一个,导致出现群众办事难、办事繁等现象。”参与并指导黑龙江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大数据建设管理处负责人孙广煜告诉记者,黑龙江省正在建设的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就是要大力提升政府部门协同服务能力,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一网通办”。

  “实现一网通办的前提是一库共享,这就需要打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共享数据。只有政务数据有效共享交换,才能真正实现一网通。”孙广煜说,成千上万的事项要在“一张网”上运转好,困难着实不小。为打破数据壁垒,黑龙江省正以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省市两级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上线和对接工作,实现政务信息资源跨层级、跨区域交换共享。

  孙广煜介绍,黑龙江省正在推进的省市级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包括按需共享各部委、省直各厅局的数据资源,不断简化申请使用流程,明确供需双方权责,保障数据传输安全,提高数据供给质量,满足各级各部门政务服务业务的数据需求。“同时,我们也正统筹做好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工作,通过国家数据共享平台支撑,解决我省‘数据饥渴’问题,目前已完成阶段性任务。”

  让百姓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之前办理不同的业务可能要登录不同的政务平台,‘一张网’之后,只要登录一个平台就都可以办结了。”孙广煜表示,政务服务“一张网”后,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可以促进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流程在线服务,让群众办事不论涉及哪个部门,身处何地都可以“一次注册,全网通办”。他说,“通过统一政务受理的入口,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从之前的逐个‘找部门’,变为直接‘找政府’,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孙广煜举例说,黑龙江省现在正在打造“黑龙江全省事”APP,就是全省政务服务移动端总门户,届时将覆盖各地公安、人社、教育、卫生健康等各个领域的政务服务事项,让百姓办事实现“指尖办”,一个APP办全省事。据他介绍,黑龙江省正以省级统筹为原则,进一步完善省市两级政务服务平台,深化互联互通,推动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目前重点推动全省统一政务服务门户和移动端、统一事项库、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签章和电子证照共享等系统建设。截至目前,黑龙江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已完成省级旗舰店建设、统一事项库和省市县三级统一门户设计等工作,为实现全省政务服务栏目规划统一、事项集中发布、服务集中供给打下基础。

  “一网通办”目标是事项“应上尽上”

  5月20日前,完成省市县三级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裁决和其他等6类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与国家行政权力事项库对接;9月底前,各地市要按标准、按条线、按内容改造本地政务服务平台,满足全省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上线要求;2019年底前,实现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高于90%,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高于70%,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

  “详细时间表和路线图已经出台,必将倒逼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速增效。”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副局长张灿欣表示,“一张网”建设是一场系统性的革命,将为龙江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慧支撑,现在正是全省“一张网”建设啃硬骨头的时候,全省各地应树牢甘当“店小二”的政务服务精神,按既定的方案加快推进,争取早日完成目标。(记者 闫一菲 张广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