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伦市秸秆综合利用增效益保蓝天

2018-12-18 09:56:51|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刘征宇

黑龙江省海伦市秸秆综合利用增效益保蓝天

秸秆打包离田。

  日前,在海伦市海北镇的黑龙江万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刚刚投入使用的宽敞明亮的5000平方米钢结构原料库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海伦市推行秸秆燃料化示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共有生产线10条,年可生产生物质燃料4万吨,于去年建设并投入生产,年可利用秸秆8万吨。

  记者在海伦了解到,该市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杜绝露天焚烧、保护黑土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今年,全市可收集秸秆191.6万吨,计划利用155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出地难”是秸秆利用最常碰到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海伦在收集、存储、加工“三个环节”聚焦发力。收集环节,通过宣传、引导农民认识到秸秆也是重要农业资源,动员广大农民、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把秸秆收集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及时打包出地。截至目前,海伦全市共购置秸秆打包机742台,组建秸秆打包合作社194个,基本满足秸秆离田需求。储存环节,海伦已在秸秆压块厂周边500米半径内远离村屯位置建设储存场116个,确保秸秆打包离田后有存放场地,能够及时通风、降低水分、避免霉烂。加工环节,通过科学规划秸秆燃料压块厂布局,认真选择经营主体,推动压块厂、打包合作社、储存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海伦市压块厂已发展到42家,年生产能力35万吨。

  在解决秸秆“出口”问题上,海伦通过秸秆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利用模式,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使小秸秆真正实现“商品化”“资源化”。推进燃料化利用,通过农户直燃、建设压块厂及热电联产项目,海伦燃料化利用秸秆总量可达到84万吨。 新上投资2.68亿元、装机容量30兆瓦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即将投入运营;新规划建设的2个4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选址已完成,正在进行招投标。与此同时,全市将推广使用户用小型生物质锅炉1万台,为生物质燃料寻求出口。推进肥料化利用,海伦落实机车和液压翻转犁291台(套),通过推广秸秆翻埋还田、碎混还田和免耕覆盖还田技术,直接还田55万亩。依托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推广沤肥技术,沤肥还田3万亩。肥料化利用秸秆总量可达到49万吨。推进饲料化利用,利用秸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通过推广秸秆青黄贮饲料技术,饲料化利用秸秆可达到24万吨。在基料化方面,黑龙江黑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菌包生产可消耗秸秆3000吨。

  在强化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海伦市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大力发挥“三个作用”。发挥职能部门服务作用,在项目备案、规划选址、用地审批、环评批复等手续办理方面,给予全程指导、快速办结,涉及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减免,上级收费按最低标准执行。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共投入1.6亿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给予经营主体还田离田机具补贴7200万元,给予还田作业补贴3660万元,给予压块厂建设补贴3961万元,给予户用小型生物质锅炉安装补贴1200万元。发挥社会资本主力军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调动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工商资本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性,共投入资金3.68亿元,确保建成的秸秆燃料企业能够长久运营,增加效益,实现多方共赢。

  与此同时,海伦还将秸秆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每个秸秆打包合作社带动30户贫困户,每户入股500元,自2018年至2020年,每年给每户贫困户分红1000元。将秸秆产业与黑土地保护相结合,今年,海伦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整建制推进试点县,项目批复后,通过精心组织,迅速推进,共落实秸秆还田面积27万亩。(马明超 记者 程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