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大王”裴永斌:追求卓越 长期坚守

2018-10-26 09:23:34|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追求卓越的“车工大王” 访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水电分厂卧车组组长裴永斌

“车工大王”裴永斌:追求卓越 长期坚守

记者 薛婧 李爱民 摄

  干工作不难,难的是时时刻刻都要将事情做到极致的长期坚守。大国工匠、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电电机)水电分厂卧车组组长裴永斌就是这样的人。

  1985年,裴永斌从部队转业来到哈电电机,从初到公司的新人到成为技师骨干,在车工的岗位上,裴永斌33年如一日,始终将追求卓越品质作为工作重心,潜心钻研堪称“艺术精品”的水轮发电机组弹性油箱的机械加工,被誉为行业内的“车工大王”和“金手指”。他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第九届中华技能大奖赛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机械行业有突出贡献技师等多项荣誉称号。2016年入选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的录制;2018年,成为东北三省唯一入选的首届“中国质量工匠”。

  与车床相伴33载,裴永斌始终抱着“无论做什么工作,干哪一行,都要把它做到极致”的心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过硬技能,展现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风采,生动诠释了一位大国工匠的精神。

  年复一年潜心摸索练就“金手指”

  “这是我的根,落叶归根。”裴永斌儿时曾跟着在哈电电机工作的父亲到厂里玩耍,看着埋头忙于生产的长辈们,心生敬佩。儿时的裴永斌曾梦想有朝一日成为其中一员。1985年,裴永斌终圆儿时梦。初入厂时,非科班出身的裴永斌,在两位师傅教授下,凭借着执着与勤奋,很快掌握了车工基本技能。

  1995年,因工作细致认真受到领导赏识和信任的裴永斌,接过重任,潜心投入弹性油箱的生产攻关之中。弹性油箱处于发电机和水轮机的关键部位,承载着发电机数千吨的重量,与此同时,弹性油箱还要保证机组运行体态的稳定性,中心恒久处于同一轴线上。因为一旦发生偏移,机组会失去平衡,极易引起崩塌,因此弹性油箱的品质关系到整座水电站的安危。这就使得弹性油箱的技术要求异常严格、加工工艺极其繁复,能否成功完成统一刚强度和尺寸精度的弹性油箱,对操作者的技术和心理都是极大挑战。

  裴永斌在加工中必须把弹性油箱内圈和外圈每一处壁厚控制在7毫米,而在加工油箱内部时,车刀刀架会遮挡入口,加工过程中注入冷却液产生的烟雾致使要求极为精密的加工过程都处在雾里看花的状态。谈及初次接触弹性油箱加工时,裴永斌眉头紧锁说:“刚开始真的很头疼,内槽又窄又深,在雾气中看不到走刀情况,还要保证里边表面粗糙度要达到标准,太难了。”办法总比困难多。裴永斌与同事们想出一个办法,用折射镜测反光,看内孔槽深的粗糙度,但最绝的是裴永斌凭经验用手摸。退刀、调整、进刀、找正、触摸,一年又一年的重复性积累和摸索,让裴永斌掌握了靠双手摸就能“盲测”油箱壁厚和表面粗糙度的绝活,其测量精度和效率甚至超过了一些专用仪器,也因此成为行业公认的“金手指”。迄今为止,他带领团队制作的超过4000件弹性油箱,质量标准均达到最高要求,没有一件废品。

  开辟弹性油箱“智能制造”新渠道

  技术革新永无止境,裴永斌追求极致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不断地完善加工工艺和生产流程,硬是将弹性油箱的加工时间从100多个小时缩短到72小时以下。由于技术上的无可代替,裴永斌担负了生产上的重任,他的工作计划表上已经排满了弹性油箱的生产任务,但以现有的效率仍无法满足世界各地众多水电站的需求。为此,哈电电机给裴永斌配备了新的数控机床,数据编程必须由裴永斌完成,因为没有人比他更熟悉弹性油箱每个细节的技术参数。

  对于已站在技术巅峰的裴永斌而言,面对的是有没有勇气超越自己。经过反复思考之后,裴永斌选择接受这次职业挑战。

  一如往昔,走进车间、来到工位,裴永斌开始编制程序,把30多年练就的精准手感和经验,一点一点地转化为详尽的数据并输入机床中。在经历了3个多月的艰苦攻关之后,裴永斌用数控机床成功生产出了第一台弹性油箱产品件,开辟出了弹性油箱的“智能制造”新渠道,改变了沿用50多年的加工方法,提高生产效率一倍以上。自2016年应用至今,合计完成18台份近300件的弹性油箱生产加工任务,节约生产时间14000多个小时,节约生产成本将近300万元。

  除了弹性油箱这个绝活儿,裴永斌在水电机组轴类制造领域也造诣极深。为了实现多轴联轴提前验证,裴永斌带领技师团队进行大型卧车多轴联轴攻关,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多环节质量控制,实现了百吨级两根、三根联轴在高速旋转时,仍保持圆跳动在0.025毫米以内的高精度突破,此项技术已应用到长河坝、溪洛渡等巨型电站轴类加工生产中。裴永斌还提出采用留量精车、人工补偿精度的方案,实现了国内抽水蓄能电站巨型超大轴类制造技术的突破。

  传承“绝活儿”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作为一名技术高手,裴永斌没有对自己的成功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将加工经验进行了细致总结,毫无保留地把高超的技术技能传授给周围同事和青年员工。裴永斌培养出了一大批技能和素质过硬的徒弟,他们有的走上了技术岗位,成为了工艺专家和专业带头人;有的成为了公司大型关键设备的机台长;还有的与裴永斌一同坚守在弹性油箱加工团队,为传承延续这项“绝活儿”贡献着力量。“目前有5个徒弟跟在我身边,从事弹性油箱加工制造。徒弟们很厉害,有3人已达到质检部门的免检印章。拿到‘免检’意味工艺无瑕疵,盖上章可直接发往工地,这是对制造者工艺的认可。”提及徒弟,裴永斌感到很自豪。有人开玩笑说:“老裴的徒子徒孙现在都是大师傅了,老裴可以当祖师爷了。”可是裴永斌依然坚持每年亲自带徒弟。他说,要亲手把自己的技能经验和劳模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还有5年多,我就退休了。若单位需要我,我愿意一直干下去,干到徒弟把我的‘绝活儿’都学会。”裴永斌说。在坚持带徒弟的同时,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总结归纳经验和技能培训传承方面。

  近5年,裴永斌开展技能培训40余次,受训人员超过1000余人次。他还受邀走进一些企业和高校进行宣讲、传授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发电装备、感受工匠精神。他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将多年积累的实际加工经验与技巧编制成《OPL标准作业单点培训教材》,实现了操作规程标准化、规范化、实用化,用实际行动把自身的绝技绝活儿传授给更多的职工,真正成为公司乃至行业技术传承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张弘 记者 蒋国红 邵国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