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春潮涌动 大粮仓“绿”满龙江

2018-05-29 10:41:38|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岩|责编:刘征宇

  黑土地春潮涌动 大粮仓“绿”满龙江

郭俊峰 摄

  核心阅读

  黑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做大做强产业为目标,以培育壮大绿色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和供给。2017年,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636万亩,约占全国1/5;绿色、有机食品实物总量4140万吨,占全国的1/8;绿色总产值达到2525亿元,约占全国的1/6。黑龙江由大粮仓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迈进的步伐不断加快。

  今年,黑龙江省将大力推行绿色有机生产方式,持续增加绿色、有机食品供给,努力提升绿色、有机食品价值链,推动黑龙江争当全国绿色食品发展“排头兵”。

  龙江大地沃野千里,江河湖泊绵远流长……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界江、大冰雪、大农田描绘的不仅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更是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天优势。

  有机食品开发稳步发展,去年综合排名全国第一,获得全国有机农业开发先进省;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发展切实加快,被国家评为“2017年度促进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发展先进单位”,产品认证已进入全国前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不断加强,在全国首次组织开展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十大区域品牌”评选,得到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肯定;中央和省级媒体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刊发稿件100多篇,网络媒体转发2000多篇(次),居全国绿色食品系统之首。

  这一系列傲人成绩的取得,既是我省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下勇于担当、肩负重任的主动作为,更体现着争当全国绿色食品发展“排头兵”的坚定决心。

  春去春又回。两年来,全省上下,以做大做强产业为目标,以实现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国际竞争力高、农民收入高的“六高”为重点,积极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开始,逐步向全面铺开、纵深推进阶段迈进,黑龙江由大粮仓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发展的步伐正逐步加快。

  2017年,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636万亩,约占全国1/5;绿色、有机食品实物总量4140万吨,占全国的1/ 8;绿色总产值达到2525亿元,约占全国的1/6。一篇由龙江人描绘的“生态”画卷,正翻开新的“绿色”篇章。

  建基地提标准龙江大地随处可见片片“绿”

  犁翻沃土开新历,又到一年春忙时。在庆安县鑫利达米业有限公司的绿色种植基地里,机声隆隆,如火如荼的春耕生产正在这个万亩绿色食品种植基地里进行着。在这里,从一粒种子到入口食品,种植生产的全过程完全按照相应的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而在全省像这样以“先建后补,政府主导”原则,产“真绿”、保“常绿”的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正如雨后春笋般在龙江大地上生根发芽。

  在这些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里,“渔稻”、“鹅玉”和“蟹稻”等绿色环保的生产模式被逐步探索出来;富锦永胜水稻、宾县永和蔬菜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标准示范基地陆续打造推出,以往“单打独斗”式的种植生产被生态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的基地种植方式所取代,生产环境和投入品品质得到了保障,技术服务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更为完善,这一切都使我省绿色食品行业生产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实践证明,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产”、“管”齐抓,“产出来”是前提,落到产品上就是要突出抓好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是加强“三品一标”认证,不断扩大“三品一标”的规模总量和市场份额,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从源头上解决优质农产品“产出来”的问题。目前,我省已制定60多项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兴农”的理念得到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更加巩固。

  用最严格的措施夯实“证后”监管基础、用最严格的管理落实“四项基本制度”、用最严格的手段强化市场监管——这三个“最严格”,真实反应出黑龙江对绿色食品质量监管的态度和力度。

  黑龙江省对绿色食品监管历来严格。早在我省开展绿色食品产业之初,就按照“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要求,启动了全省“三品一标”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加强对“三品一标”产品质量控制,强化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意识。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黑龙江农产品安全水平已得到显著提升,绿色、有机食品国家抽检合格率多年稳定在99%以上,2017年达到了99.7%,食用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也达到了98.5%以上,累计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企业达到1810家、面积2200万亩。

  强供给增主体黑龙江省做强产业升级“绿”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事业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启动,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虽然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如何增加主体数量,增强精深加工能力、拓展供给品种等一直是制约我省由绿色食品产业大省发展为绿色食品产业强省的主要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我省将“扩大绿色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将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做成第一支柱产业”定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向,将目光放在增加主体供应,优化绿色食品产品和加快产业升级上。

  加大绿色高品质农产品供给,需要黑龙江省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参与到绿色食品产业当中。为此,黑龙江省通过政策吸引、优化服务等措施,鼓励引导企业与合作社开发绿色、有机食品,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供给能力。2017年,我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达到了970家,年完成加工量1740万吨,种类涵盖绿色米、豆、菜、菌等14个产品系列,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不理想,大型企业、深加工产品、畜禽水产品偏少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初步改善,产业结构升级苗头初现。

  如何鼓励引导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由“原字号”为主向精深加工为主转变,让现代化工业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生产出更多“绿”产品,一直是我省重点关注的发力点。我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通过开展初级农产品和粗加工农产品认证审核权下放,吸引更多企业和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务,通过政策扶持和趋势引导促进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转变。2017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认证产品2555个,农业部系统认证有机食品产品523个。

  搞营销创品牌全国范围内叫响“绿”

  在年初北京举办的黑龙江绿色食品年货大集上,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又一次获得了“满堂彩”,实现销售额27.5亿元,展示销售效果创历届展会之最。在展会上,无论是产品还是企业,都倍受消费者和经销商的青睐,展示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这样好的成绩固然是市场对优质产品带来的必然反应,但同样得益于营销手段的升级和“三品一标”品牌的打造。

  近年来,从京津冀到沪宁杭,从长三角到珠三角,黑龙江省绿色食品频频实现“走出去”,各类展会实现“光彩夺目”已成家常便饭,线上线下结合销售也已司空见惯,一条通过“反弹琵琶”带动产业健康发展的新途径已日渐清晰。2017年全省绿色有机食品总产值实现2525亿元,省外销售额突破千亿元。

  众筹、私人定制、电商销售、线下拓展、展会营销……以往只关注“田间地头”的我省农民,如今更多关注“市场端头”,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黑龙江绿色食品营销新动能逐步显现:借助“我在黑龙江有亩田”等载体,大力开展绿色有机食品“众筹”活动,带动全省新型营销模式实现销售收入60.6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拓展线下渠道,组织绿色、有机食品企业进驻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黑龙江绿色食品展销中心,已进驻企业200家,实现销售额6000万元;借力展会营销,组织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参加年货大集、中国国际农交会、中国绿博会等多个大型经贸活动,签订项目400多个、金额56.49亿元。

  行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品牌的竞争。由于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年的深耕积淀,黑龙江省“三品一标”品牌在市场上已获得高度认可,呈现出生产消费良性互动、线上线下销售两旺的态势。通过各种载体,开展全方位、密集式宣传推介,黑龙江省的“三品一标”品牌逐步叫响,一批环境良好、生产规范、质量受控、品质优异的公共品牌倍受市场青睐,黑龙江已有15个绿色有机食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有200多个绿色有机食品获得省著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20个,均居全国前列。

  一张张“绿色名片”被消费者叫响,一块块“金字招牌”被市场擦亮,龙江的绿色食品正走出黝黝黑土地,摆上全国百姓的餐桌。(记者 李志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