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龙江富硒第一村”

2018-04-26 09:11:44|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岩|责编:刘征宇

  4月的风,拂过吐绿的山岗掠过冒青的树梢,吹进黑龙江省海伦市长发镇长华村,将驻村工作队的红旗猎猎卷起。这面招展的红旗下,长华村的干部们正集结在一起,准备开始在整修完毕的路边沟两侧栽花种树。省国土资源厅扶贫工作队派驻长华村“第一书记”孙恒,此时正和几个村民商量备耕的事情。村民王德江说,有了驻村工作队,我们日子过得不但比以前富裕了,还过得有底气了,村里变化太大了!村长孟广义说,以前全村的人均收入是3300元,2017年达到了5920元,这些多亏了几任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啊。

  孙恒是省国土资源厅总规划师,已是这个村的第二任帮扶工作队队长。他说,虽然他和队员邹存刚、王晓禹驻村才10个月,但国土资源厅在这个村已经帮扶4年了。4年来省国土资源厅累计为长华村投资项目、协调资金3000万元以上。2014年7月,我省定点驻村扶贫工作全面启动,全省成立了28个扶贫组,省国土资源厅被确定为第11组的牵头单位,那时厅里就明确了“务实扶贫、捆绑扶贫、规范扶贫、全面扶贫”的驻村扶贫总体工作思路。截至目前,长华村贫困户原有298户,经过帮扶脱贫,余下62户,如今每户都有制定好的脱贫计划。

  在进入长华村时,记者看到了“龙江富硒第一村”的标志性大门。孙恒说,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工作专业和特点,把扶贫注意力放到了海伦农业地质成果的应用上。依托省国土资源厅在海伦开展的寒地富硒土地环境调查评价项目,他们与中国地调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沟通,利用一年时间对海伦市开展土壤环境深部调查。通过科学探测,长发镇的土地如今有了土壤微量元素“身份证”,为发展高端富硒产业提供支撑。他们还结合区域水资源勘查和松嫩平原地下水监测,开展扎音河南岸深层地下水勘查项目,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实施以井补渠,解决长华村泡田、插秧灌溉季节用水不足问题。

  海伦土壤富含硒元素,“在富硒农产品上做文章”,这个提议成了如今海伦市打造“黑土硒都”的进军号。4年来,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工作职能,为长华村在补充耕地易地占补平衡、农业地质勘测、环境治理和水文勘测等项目找脱贫攻坚的方法和出路。从最初的摸清底数,找准病根,到规划先行,稳步推进,再到“扶业、扶基、扶心、扶志、扶本”“五扶”体系,让长华村发生了巨变。

  2017年11月,驻村工作队依托海伦土壤天然富硒的优势,帮助长华村挂牌成为黑龙江壹丰科技有限公司的富硒高蛋白大豆基地,以每市斤高于市场价1角钱价格,收购了村里8000亩大豆,户均增收700元左右。从今年开始,整合长华村耕地,统一品种,改良种植方法,订单收购全村大豆进行深加工,形成村企利益联结体,长期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驻村工作队为了让长华村的农产品攥成拳头闯市场,驻村后不久就帮助注册成立了海伦市坤诺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水田1000亩,统一种植绥粳18品种,带动全村由卖水稻向卖大米转变。利用省财政50万专项扶贫项目资金,投入30万元建设大米包装车间,建立电商平台,拓展富硒大米销售渠道;投入20万元,将62户贫困户捆绑入社,享受股份分红,户均预计增收800元左右。发展新型光伏产业带动脱贫。建设300千瓦光伏项目,带动59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户增收1500元左右。他们的长远打算是,等村里贫困户全面脱贫后,这些收益的分红就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记者随扶贫工作队在长华村走家串户,看到了农村里令人觉得“稀罕”的不常见设施:村民家门口的垃圾箱、村里带硬化的U型槽路边沟、太阳能路灯、造型别致的铁栅栏,村头还有一个带木制回廊的小广场和带荷塘的小公园。村妇女主任满惠敏说,我们村里设立了环境奖励基金,村里田间地头的农药瓶、塑料秧盘等废弃物都有偿回收,按照驻村工作队说的,我们要改善和解决地表水污染问题,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如今,长华村不但有了新的村容村貌,还树起了文明新风,贫困户有了自主脱贫意识。扶贫工作队就趁热打铁,逐户制定帮扶方案,对想干事的贫困户,在资金和政策上重点帮助,有养鹅意愿的送鹅雏,有养猪意愿的帮助盖猪圈。省国土资源厅各处室也加入到帮贫扶困行动中去,帮助村里解决秧歌服、广场舞服装和锣鼓钹。厅直属党支部每季度到村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厅里各部门全面落实厅党组“支一招、办一事”要求,各党支部迅速行动,共同研究脱贫措施,开展好支部联建,让农村党员开阔眼界、提升思想境界。

  走进长华村,村民们挂在嘴边的就是感谢,念念不忘的就是党的好政策、国土资源厅的帮扶,还有那些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驻村工作队。4年来,长华村的贫困户家里、村委会、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翻看一张张驻村工作队日常的照片,能看到他们的汗水,感受到他们的用心,体会到他们的坚持。“吃健康长寿富硒米,助长华百姓脱贫梦”这是扶贫队为海伦富硒米写的宣传口号,也是他们扶贫的决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