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黑龙江-北京年货大集”叫响京城

2018-01-31 11:25:5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吕岩|责编:刘征宇

  原创已过【绿色龙江】2018黑龙江-北京年货大集叫响京城

第四届黑龙江-北京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消息:1月29日,第四届黑龙江-北京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简称“2018年货大集”)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3号馆完美收官。短短5天,现场订单和现场销售额1.27亿元,其中现场销售927.2万元,比2017年增长6.5%和14.4%,进场采购商和顾客总数达到7万人次,比2017年增加近万人。“黑龙江-北京年货大集”已成为黄城根不可或缺的大年饕餮盛宴。

  据了解,2012年12月,黑龙江省在北京成功举办“首届黑龙江绿色食品展销周”活动后,为回应北京市民旺盛的消费需求,从2013年1月起,黑龙江省每年春节前都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一次年货大集,到2017年已成功举办五届。其中,从2015年起,集市更名为“黑龙江-北京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

  年货大集采取黑龙江省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两省(市)农业部门共同承办的组织形式,合力搭建贸易和交流合作平台,把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品质和数量的优势与北京市场需求大、认知度高的优势深度结合,较好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取得了打品牌、扩销售、促合作、强产业、增收入的良好效果。五年来,年货大集销售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龙”字号农产品已成为北京市民节日和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部分,“要想吃健康,首选黑龙江”的消费理念逐渐融入北京市民的年味中。

  原创已过【绿色龙江】2018黑龙江-北京年货大集叫响京城

第四届黑龙江-北京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展会刻画了黑龙江绿色食品整体形象。年货大集以“生态黑龙江,绿色大粮仓”为主题,主打“生态、绿色、健康”概念,通过产品展示、现场销售和贸易洽谈,整体宣传推介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提升了“龙”字号农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一些区域性品牌的影响力逐渐扩大。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评选的全国十大大米区域性公共品牌黑龙江省占3个,全国十大好吃大米黑龙江省占5个。黑龙江省的五常大米、延寿大米、肇源大米占据初级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单前列。

  展会站稳了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北京市场。通过五届年货大集,黑龙江省与北京方面累计达成经贸项目249个,协议金额30.7亿元,现场销售3759万元,并建立了以农展馆黑龙江绿色食品精品馆为龙头,遍布北京各大城区的龙江绿色食品销售网络,完成了“龙”字号农产品在北京市场的布局。

  展会转变了参展单位的经营理念。参展单位的市场意识、品牌意识显着增强,切实增强了主动对接市场的信心,参展积极性越来越高,展位由最初硬性分配發展到展位难求,甚至几家单位共用1个展位的情况。参展单位主动研究市场、对接市场需求,纷纷注册商标、打造品牌、改进包装,参展产品也由最初的散装、大包装、简包装,發展到小包装、精包装,由初级产品發展到精深加工产品。

  展会搭建了产销对接平台。年货大集的办展宗旨,已由最初的“以销为主,展销结合”,发展为“展场销售和渠道建设并举”;从卖产品转为打品牌、拓渠道,成为产销衔接的重要平台。每次年货大集都会举办产品推介会、洽谈会等对接活动,落地一批合作项目。2017年的年货大集上,共签订各类合同、协议139个,总金额27.5亿元,其中现场销售810.3万元。同时,电商采购成为热点,500多家电子商务公司(微商)到展会洽谈,形成合作意向300多个。通过年货大集平台,黑龙江省农产品的生产者与市场端的代理商和电商的有效对接、深入合作,为破解黑龙江省农业“种强销弱”的难题提供了路径。

  展会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在年货大集上,绿色有机食品是核心卖点,参展单位特别是农民看到了绿色有机食品的旺盛市场需求和喜人价格,以及结构调整后致富增收的强大潜力,坚定了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市场调结构的决心,主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优选种植品种、改进种植方式,在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增加多元有效供给中实现转型增收。五年来,全省认证绿色有机食品面积增加近1000万亩,已达到76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绿色有机食品实物总量达到4000多万吨。

  新时代新作为新征程,黑龙江与北京年货大集的大门已经打开,舞台越来越宽广,画出的同心圆越来越大,生命力旺盛。有关人士告诉媒体,作为年货大集的承办方,将不忘初心、履职尽责,将找出黑龙江与北京双方最大公约数,进一步加大供给侧改革,与市场精准对接,办好“2018黑龙江(北京)年货大集”,让首都人民对黑龙江绿色食品有更多更好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图/文张晓磊韩玉龙编辑刘才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