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援藏路深情育格桑

2017-09-19 10:58:36|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岩|责编:杜娜

  夏末秋初,西藏日喀则。蓝天白云,雪山圣湖,满目清澈高远。

  阳光里,仁布县70岁的退伍老兵次仁旺堆,看着自己的小孙子展开笑颜;阳光里,仁布县28岁的藏族姑娘白珍,甩开长袖,欢快起舞;阳光里,康马县63岁的平措顿珠和邻居们惬意地晒太阳、聊家常……谁会想到,两个月前,他们还因白内障严重到看不清东西,他们说,能够重见光明,都是大庆眼科医院医疗队的功劳。

  十年前,大庆眼科医院成为我省第一支走进西藏的眼科医疗队。为了解除藏区白内障患者的痛苦,该院分别于2007年8月、2009年7月、2016年9月、今年7月四次组织数十位眼科专家和医护人员,走进日喀则,为356名藏族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了人工晶体置换手术。

  从此,这支眼科医疗队对西藏有了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感,把“援藏”当成了终生的事业。十年援藏路,他们带去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也带去了先进的医疗理念,在我省和西藏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十年里,语言不通,他们却彼此牵挂。四次援藏光明行,眼科医疗队不仅为藏族同胞们送去了“光明”,更见证了黑龙江和西藏的情谊。

  雪域撒光明大爱驻无疆

  今年7月,由省民政厅和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发起了2017年“龙江公益雪域边疆行暨光明行动”,大庆眼科医院作为唯一一支“龙江公益雪域边疆行”社会组织援藏医疗队伍再次参与其中,带着龙江人的期盼,该院组织了精干医疗队,长途跋涉5000多公里,携带价值160余万元的精密手术仪器设备及晶体,第四次奔赴雪域高原。

  半个月的时间里,医疗队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第一福利院、谢通门县、仁布县、康马县及我省援藏干部、援藏教师427人进行了免费眼病筛查,为111名白内障贫困藏族同胞成功实施了免费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在此次“光明行”的第一站——谢通门县,医疗队回访了之前赴藏义诊救助过的两位小藏胞德庆普尺和扎西央宗,医疗队用行动践行着当初的承诺,一直守护着孩子们对光明的渴望。德庆普尺的妈妈次旦央拉紧握着医疗队队员的手不松开,“之前去了大庆两次,在那边给孩子做手术,孩子的眼睛恢复得挺好,很感谢大庆眼科医院。令我们全家开心的是,孩子的眼睛复明,以后就可以自力更生了。”扎西央宗的爸爸罗旦说,“大庆眼科医院从来没忘记我们,主治医生陆相庆副院长经常通过微信、视频聊天等方式,随时了解孩子的病情,并嘱咐我们孩子视力恢复应注意事项和训练要点,这次又为孩子特别准备了眼镜,非常感谢他们。”

  遭遇停电

  光明使者“摸黑”手术

  由平原地区一下子来到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一半左右,干燥、高寒、低压,再加上时差的困扰,医疗队的队员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种反应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头疼、呕吐、胸闷、乏力等。大庆眼科医院此次组织的9名精干医护人员中,有7名是初次进藏,这些年轻的医疗队员高原反应尤其严重,而看着早早来到县医院门口等待的患有眼疾的藏族老乡,医疗队员们顾不上喝一口水,努力克服旅途劳顿和高原反应,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除了承受身体的不适外,队员们又经历了手术中突然停电的考验。面对如此突发状况,援藏医疗队的队员借助手电、手机的光亮镇定有序地安慰手术台上的患者,直到几分钟后手术室的灯重新亮了起来。在谢通门县,当最后一名患者走出手术室的时候,已经是21时左右。连续几个小时的手术,让高原反应强烈的援藏医疗队的队员们疲惫不堪,他们顶着近三十度的高温和剧烈的头痛为近30名藏族同胞成功完成了白内障手术。

  高海拔下进行手术,对于医疗队的很多队员来说,这是第一次。但他们没有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和身体上的不适而动摇心中的那份“援藏情怀”。队员们说,只要不倒下,他们就坚持为老乡们义诊、做手术。凭着这样的信念,他们一路艰辛,从谢通门县到仁布县,最后去往海拔4300米的康马县。

  哈达献亲人

  用“光明”抒写汉藏情谊

  在仁布县,听说大庆的眼科专家来免费义诊,很多老乡提前一天就赶到了县医院门口。70岁的退伍老兵次仁旺堆,一年前视力开始模糊,如今,已严重到看不见东西。在得知医疗队要来后,他特意雇了辆车来到县里,希望能让医疗队诊治自己的眼睛;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双眼白内障的28岁藏族姑娘白珍,坐着家人的摩托车,赶了100多公里的山路来到县里,希望自己的眼睛能有复明的机会。

  仁布县县委副书记达娃卓玛说,援藏医疗队的到来,对全县的藏族同胞群众是一次福音,目前县里的医疗队伍比较薄弱,专业技术方面跟不上,眼科这一块能做手术的医生几乎没有,援藏医疗队的到来,解了县医院和患有眼疾藏族同胞的燃眉之急。

  康马县不仅是此次“光明行”海拔最高的一个县,也是眼疾患者最多的一个县。在4300米的高海拔条件下,通过仔细筛查,医疗队在当地对符合条件的53名贫困藏族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免费手术。63岁的平措顿珠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康马县格龙村的精准扶贫对象。三年前,他左眼得了白内障,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一直没有进行治疗,听说县里来了眼科医疗队,他步行了几十公里到达县医院,经过检查,得知自己符合做手术的条件,他激动地哭了。

  “谢谢你们,扎西德勒!扎西德勒……”平措顿珠在做完手术后,不停地对医疗队员说。在日喀则义诊的日子里,由于语言沟通障碍,不少藏族同胞在重见光明后,都会像平措顿珠一样,对医疗队员说上一句祝福的话,或是给医疗队员献上哈达,以此表达感激之情。医疗队员们的付出,藏族同胞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队员们每到一处,都受到最隆重、最热烈的欢迎,洁白的哈达是藏族同胞对这些白衣天使最高的礼遇。

  援藏不仅是做手术更是让技术扎根

  援藏医疗队一路走来,不仅用光明温暖藏族同胞,还多次为日喀则培养眼科人才,延续和升华藏汉人民的情谊。

  对于大庆眼科医院来说,援藏,不仅仅是来做手术,更重要的是让技术扎根。在过去的三次“援藏光明行”活动中,他们为数百位藏族同胞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为当地医院带去数十万元医疗设备的同时,还为当地医院培养眼科人才,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眼科医疗队。

  仁布县副县长景洁说,“目前来看,整个县患眼疾的群众还是很多的,但我们县能够做白内障这种大的眼科手术的硬件、软件、人才等条件都不达标,因此很多人仍然受眼疾的困扰。我们县做不了手术,患者就只能通过服药等办法改善一下状况。”

  本次医院光明行的总领队、大庆眼科医院副院长石荣辉说,“一定要给这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仁布、康马、谢通门三县都到我们医院去过医生,我们的专家给他们培训过。现在谢通门县医院的副院长格桑旺久,是我们培训多次的医生,这次义诊他就做了五例白内障手术,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

  谢通门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格桑旺久对于援藏医疗队的感情非常深,他说,“从患者角度来说,能在家门口享受到高级别的技术服务,对我们这边的病人来说,是一种福音;对我们本地眼科医生来说更是大有好处,‘援藏光明行’从筛查病人开始,我们可以跟着学习和积累经验,然后在做手术的时候,也能够学习到很多,学习那些先进的手术方法。”(记者 车轮)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