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工业企业三年5000户目标 如何实现

2017-07-27 09:00:19|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岩|责编:杜娜

  原标题:三年5000户目标,如何实现?

  近年来,黑龙江省国税部门不折不扣落实税收政策,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不断降低企业成本,助力黑龙江省企业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同时向全社会庄严承诺,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截至2017年5月底,全省共有营改增试点纳税人39.4万户。从试点情况看,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抵扣范围扩大、抵扣链条延长,进一步消除了重复征税,同时有利于细化产业分工,加速推动我省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据统计,2016年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减税20.7亿元,原增值税纳税人新增加抵扣减税31.8亿元,两项合计减税52.5亿元;2017年1-6月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减税20.4亿元,原增值税纳税人新增加抵扣减税31.8亿元,两项合计减税52.2亿元。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过渡,我省营改增“只减不增”的目标已全面落地。从统计数据看,纳税人税负下降成为绝大多数,我省39.4万户试点纳税人中税负下降或持平户数达到了99.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改革效应将会越来越大。

  黑龙江省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6年度,全省国税系统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享受优惠企业263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124373.39万元,减免所得税额31093.35万元;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享受优惠企业253户,加速折旧享受额18838.12万元,减免所得税额4709.53万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享受优惠企业195户,减免所得税额42629.43万元。

  建立精准有效的政策宣传辅导机制是黑龙江省国税部门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的第一功课。按减税政策内容分类别制定培训方案,重点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小微企业,开展“政策辅导送上门”、“一对一”政策辅导活动。同时在建立有序推进的政策落实机制的同时,建立通力协作的政策会商机制,加强与科技部门的联系,掌握列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情况、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信息,加强与政协部门的联系,联合开展税情调查研究,加强与地税的联系,保证政策解答口径一致、任务落实一次到位、办税服务一站受理、绿色通道一窗通办,使纳税人更有获得感。

  下一步我省国税部门将对现有的优惠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推进,对优惠政策实施清单化管理,列出清单,明确享受主体、优惠内容、享受条件、政策依据、管理方式等内容。确保优惠政策一揽子落实,让企业在各项优惠政策同时扶持中茁壮成长、健康良性发展。同时实行纳税辅导常态化,继续开展对基层税务人员多方式多层面的业务培训和政策辅导,提升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优惠政策落实。

  规上工业企业偏少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短板

  规上企业是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截至2017年2月全国规上企业为37.8万户,江苏、广东、浙江等12个经济发达省市规上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万户以上,黑龙江省规上企业数量仅为3946户,占全国的1%。不仅规上企业数量少,平均规模也偏小。2016年全省规上企业实现主营收入11167亿元,规上企业户均主营收入2.77亿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7亿元。

  规上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给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黑龙江省2016年GDP增速为6.1%,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其中一、三产增速分别为5.3%、8.6%,分别高于全国2、0.8个百分点。二产增速2.5%,低于全国3.5个百分点。分析原因是因为规上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增长慢,支撑力不强是重要原因。

  2016年,全省一、二、三产GDP比重为17.4%、28.9%、53.8%。全国一、二、三产GDP比重为8.6%、39.8%、51.6%。黑龙江省二产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与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一、三产在没有工业充分发展的支撑下,未来增长潜力将受到严重限制。

  “保”和“增”双行并举

  在今年年初的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为应对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下滑的趋势,省工信委就提出了“六个一批”:帮扶现有规模以上困难企业“保一批”,推动工业项目投产达产“增一批”,培育中小企业发展“长一批”,支持新近退规企业“返一批”,筛查疑似漏统工业企业“补一批”,梳理非工业领域工业产能“调一批”作为6大工作重点。

  有人将会议上提出的“六个一批”称为集中打好规上企业“保卫战”。然而“保卫战”过于保守,更应看重未来,“保”与“增”应该并行。因此今年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出台,提出推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力争通过3年时间,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00户以上,并且分为三个阶段:2017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达到4300户以上;到2018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达到4500户以上;到2019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达到5000户以上。

  六大方面实施政策扶持

  新近出台的《黑龙江省加快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十项措施》,从增加生产、拓展市场、降低成本、融资服务、专项培训、综合服务等六个方面对临规企业给予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例如,在鼓励临规企业增加生产方面,支持存量工业企业提升竞争力,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实现“小升规”;推动在建工业项目尽快投达产,生成新建入规工业企业。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方面,我省将全面推开营改增、落实增值税税率由四档减至三档、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等政策措施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在加强临规企业融资服务方面,引导金融机构优先运用信用贷款、贷款展期等方式为信誉好、还款能力强的临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对符合债权人委员会组建条件的临规企业,积极运用循环贷款、无还本贷款、联合授信等政策给予支持。在开展临规企业专项培训方面,将临规企业负责人培训纳入“龙江企业家发展计划”,大力推动企业家综合素质提升。对临规企业管理团队在技术合作、资本市场、营销、管理、信息化应用、智能制造等方面开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系列培训。

  大数据汇总下建设临规企业库

  “十项措施”出台的目的依旧是为了释放黑龙江省工业发展优势潜力,补齐工业总量偏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偏少、企业整体竞争力偏弱发展短板的举措,同样也是支持黑龙江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的普惠性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十项措施”中把总需求有增长空间且黑龙江省有竞争优势的增长领域作为培育新增规上企业的重点方向:促进粮食和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石化、汽车及配套产业延伸等领域加快发展。“向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要发展,向优势产业和产品衍生要发展,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这是我省发展的根本路径,也是黑龙江当前经济发展中最能干且能干出成果的行业。

  利用大数据整合企业信息也是“十条措施”的一大亮点。省工信委将统计、工商、质监、税务、社保、科技等部门提供的企业信息合并、筛选,建立临规企业库。根据这个库提供的信息,企业规模、发展潜力、法人等基本信息就出来了,省工信委将这些信息发给各地市县,经过他们确认后再反馈回来,成为重点关注企业。各厅局集合的数据是“死的”,肯定有误差,各市县把“活”的情况补充上来,再进行筛选,这样更为精准,方便省市县进行靶向培育。

  据省工信委工作人员介绍,临规企业库包含“保规上”和“培育规上”两个板块。“保规上”顾名思义是为保护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将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2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和2017年新增停产企业列入其中,尽可能地帮助企业不退出统计。“培育规上”就是目前不是规上企业,但想把它培育为规上企业的。主要包括“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中计税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税务部门提供的计税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各地市梳理出来具有发展潜能的企业。两个板块共计2225户企业纳入了临规企业库。

  “目前临规企业库已经开始应用,各地市县的主管部门和企业都可以登录查询。”省工信委工作人员表示,预计8月中旬各地市会把企业更为详细的情况反馈回来,再充实到临规库中,届时临规库的数据肯定会有新的变化。

  50万元奖励激活企业空前热情

  十项措施出台时,“对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新纳入规模以上统计的工业企业,由省政府给予每户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这一条引起企业界热议。

  “50万元的奖励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算是突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已经有好几家企业直接打电话询问。”省工信委工作人员介绍说,企业这么积极,是因为对于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来说,50万元已经是2.5%的纯利润,这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很有吸引力。

  新入统的企业奖励50万会不会太多了?对于记者提出的疑问,省工信委工作人员解释称,我省规上企业数量少,每年的增量也不多,正处于大力培育新增规上企业的起步阶段,如果给得少,起不到激励作用。给得多点,既有利于提高企业入规积极性,也可以对企业发展起到实实在在的扶持作用,进而带动产业发展和财政收入增收,看似亏本的买卖,其实是看重长远的发展。

  被政策激励来的还有延寿鼎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这家在去年下半年才投产的企业,在获知“十项措施”后主动和延寿工信局联系,“预计下半年销售收入就能达到2000万元。”已经在延寿做水稻加工多年的“仁杰米业”,处在上半年歇工、下半年加工的行业,受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利润并不稳定,如今也主动联系愿意“冲”入规上企业的行列。延寿工信局副局长李立峰对记者说,“十项措施”出台后,县里转发给各个乡镇,宣传力度空前,前来“打听”的企业逐渐增多。今年哈尔滨市新纳入规上企业的目标是92户。按照年初延寿给自己定下的入统4~5户的目标,目前看来完成可能性非常大。规上企业每月都要向税务和统计部门上报数据报表,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麻烦,企业主动入规上的积极性不高。如今有了大数据精准锁定企业,并且出台奖励和各种措施保障,企业的积极性也逐渐高涨起来。

  对于李立峰提出的报表难题,省工信委、省统计局提出做好“入规服务”,在各地市县的工信部门和统计部门分别设立业务专员,像“代办”似的帮助企业服务,将企业负担最小化。7月下旬省里还将对全省各市地、县区和工业园区的近400名业务专员进行专题培训。另外,企业达到了规上的要求,国家强制必须入统,不能采用各种手段隐瞒数字,因为这是违法的。

  纳入考核倒逼政府加强服务

  奖惩措施需要并行才有效。“十项措施”中另一条亮眼措施是将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工作作为市(地)政府(行署)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以前把项目投资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指标,却没有考核项目投资是否转化为经济增量,转化为有销售规模、有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优质企业。这次我们坚持把新增规上企业作为考核目标,就是要倒逼地方政府改变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努力形成从项目投资、到生成企业再到最终形成增加值贡献的良性循环,解决一些地方项目投资大但形成经济增量小、新增长点少的问题。”省工信委工作人员打比喻说,这就好像种树只问树苗不看绿树成荫一样,不能再做只计投入不计产出的事。将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情况纳入市(地)政府(行署)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对引导地方政府转变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效能会起到积极作用。

  帮助临规企业盘活存量资产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采取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与临规企业开展融资对接、帮助临规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我省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仅截至5月末,全省工业贷款余额2253.8亿元,同比增长2.5%。

  为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与临规企业开展融资对接。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与黑龙江省工信委召开了全省盘活企业资金存量业务推介及银企对接会,8家银行与企业进行了现场授信签约,对接金额221.5亿元。下一步,该行将围绕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特别是临规工业企业的资金需求,做好企业项目储备和专项信贷扶持。

  黑龙江省临规工业企业拥有大量的存量资产,有些处于“沉睡”状态,融资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对此,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引导金融机构利用中征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积极发展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目前已着手制定《黑龙江省企业资产证券化操作办法》,确定了省工行、龙江银行为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行,哈尔滨银行为权益类资产质押贷款业务试点行。

  针对部分临规工业企业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实际,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引导各银行机构不搞信贷“一刀切”,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为企业提供包括直接债务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在内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支持其实施兼并重组、升级改造和转型发展。

  推动做好临规制造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牵头制定下发了《黑龙江省落实<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作方案》,联合省工信委等部门组织召开全省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为金融支持制造业尤其是临规制造企业发展建立了工作机制,形成了部门间的工作合力。同时,与省工信委等部门联合开展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服务年活动,制订下发了活动方案。

  多措并举降低

  临规企业用电成本

  为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省电力公司积极梳理临规企业用电特点,从供给侧发力,多措并举降低其用电成本,扶持临规企业加快发展。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完善部制电价用户基本电价执行方式的通知》的精神,2016年以来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2亿元基础上,继续指导临规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降低企业的电费成本中的基本电费支出。如通过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对电力用户减容两年内恢复的,按减容恢复办理;超过两年的按新装或增容手续办理;对电力用户申请暂停时间超过六个月的,可申请办理减容;根据负荷情况,可选择基本电价按变压器容量或按最大需量计费,等。同时,将基本电价计费方式变更周期从现行按年调整为按季变更。

  指导临规企业采取躲峰措施,降低电费支出。结合我省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用好用足国家规定的“目录电价平时段的基础上上浮50%,低谷时段上浮50%”政策,知道企业灵活用电,有效减负。

  积极推进电力直接交易促进电力直接交易红利惠及更多临规企业。通过主动指导、广泛宣讲,帮助客户正确理解直接交易政策和流程,配合政府相关部门,把2017年在保供热、保安全基础上测算的82.3亿千瓦时电量空间全部用于直接交易,并逐步扩大直接交易规模,通过风火打捆等交易形式进一步支持临规企业降低用电成本。(记者 桑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